读书笔记:李光耀观天下

#李光耀观天下 (李光耀)

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以及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续成功。

中国

一个强大的中央

  1. 中国人一直认为,只要中央政权是强大的,这个国家就安全。如果中央虚弱了,国家就会紊乱。一个强大的中央会带来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
    2 .一是共产党能保持它的掌控地位,在党的支持下恢复秩序。二是共产党可以运用软硬两手控制局势。在态势还没有升级前,它可以派非常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器制止动乱,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政治变革

  1. 党的最高领导人可以试图保持清廉。但他们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腐败。腐败不会使这个制度垮台,但会阻碍它有效地运转。关系能决定升职或任命,还可以影响政策的执行,也使这个国家不可能得到最理想的发展。
  2. 共产党官方理论家现在声称,要先从党内民主开始,然后再扩大。您对这种进程怎么看?答:他们将允许选举,但必须是在他们同意的候选人中选择。这就是党内民主。

不露锋芒,保持谦逊

  1. 在20年至30年内,双方的力量最终会对等,实现平衡。第一次平衡,中国将把美国人赶出12海里的界限,第二次平衡将把他们赶出中国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一旦他们能做到这样,他们就成为这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了。
  2. 问:习近平担任最高领导时正值中国处于过去两个多世纪来最强盛时期。他会更加独断吗?答:我认为,这并不会使他感到得意洋洋,而到处耀武扬威。他是一个能缜密思考的人,懂得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我对他的印象是,他将继续邓小平的不露锋芒、保持谦逊的原则,即韬光养晦。
  3. 台湾的前途不是根据台湾人民的意愿确定的,而是由台湾与大陆力量对比的现实,以及美国是否打算进行干预来确定的。
  4. 我们发现,美国人多少还比较仁慈,他们不会逼迫你。他们确实希望大家都成为民主国家,但他们绝对不会迫使你接受。中国人不在乎你实行民主还是专制,他们只是希望你顺应他们的要求。这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新中国:人民、社会、经济

  1. 但是我乐观地认为,目前中国的领导层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理智地处理这些国内挑战。在过去35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已证明能够对错误的政策反省,及时予以制止和避免造成更大的问题。
  2. 继续向前发展,在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出现不断扩大的财富差别,这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紧张情况。
  3. 发展不平衡已导致其他问题。居住在较为贫困地区的人希望搬迁到较为富裕的地区。
  4. 中国面临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那些低效的国有企业。
  5. 最后一点是,中国需要从出口导向经济,转变为如同美国的经济那样,以国内消费为导向。
  6. 穷人即使有了钱,其举止还会像穷人那样。因为你穷了那么长时间了,害怕还会变穷,就只想着积累更多的财富,有更多的储蓄。只有当你变得有信心了,相信经济繁荣将继续,意识到困守原有的生活方式是愚蠢的,才会开始花钱。他们要想使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进入这个阶段。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了,必须在10年至20年内完成这一转变。
  7. 一是没有治理制度,个人不服从领导人。二是他们没有法治,是掌权的人在统治。因此每当领导人更换,就意味着高级领导人员的若干个层面或层级将发生变化。这是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8. 在高层出现财产的争夺,立即发生一场权力斗争。
  9. 问:鉴于这样的惯性,这个制度能否维持高增长率,或者如同世界银行所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答:我认为经济将会放缓。当廉价劳动力资源耗尽了,他们就要放慢速度。
  10. 新加坡的总体战略是确保即使搭上中国非凡的经济增长列车,也不切割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尤其是美国。
  11. 中国知道它越向东南亚国家施压,就越会把这些国家推向美国。
  12. 维持新加坡发展,并为我们带来繁荣的不只是美国,也包括世界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等。这些国家做生意是用英语,不是华语。

美国:陷入困境但优势仍在

  1. 我为什么相信美国就长远而言会成功?首先,美国社会比过去任何时候的中国都更具吸引力。美国每年引进成千上万的聪明且不安于现状的移民到那里定居,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2. 美国竞争力的另一来源,是有许多遍布全国各地并相互竞争的卓越中心。
  3. 中国人相信的是当中央强大时,中国就会繁荣。这里有一种必须合乎习惯的态度,要求每个人都遵从于一个单一中心,要求人们不可标新立异。

日本:走向平庸

  1. 日本公司非但不像瑞典雇主那样想办法让女职员兼顾孩子和事业,反而将离职生产的女雇员调降为临时员工。
  2. 假如我是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又懂得说英语,我大概会选择移民。
  3. 问:您认为20年后的日美同盟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答:这得看到时美国经济的情况。如果美国到时已无法负担这样的同盟关系,那它将逐渐淡化。若是这样,日本就得向中国低头,成为其附庸国。

朝韩:偷天换日

  1. 朝鲜自称是社会主义的人间天堂,事实上它是全世界治理得最差的国家之一,就连让人民温饱的基本要求,也无法达到。
  2. 到头来,决定国家实力的是工业产能,而不是军舰和枪炮的多寡。你若光有军备,却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即便你能为战争做更好的准备,也未必能持久战斗下去。
  3. 朝鲜政权认为,拥有核武器对其生存至关重要。他们不完全信任中国人,因为他们看到中国人在需要韩国的科技和投资时,是如何积极地与对方接触。
  4. 首先,他们必须密切留意人口的总体趋势。韩国的生育率也相当低,但它比日本更愿意接纳外国人,而这就形成了明显的优势。韩国人必须不断想办法填补婴儿短缺,确保国家长期不断向上发展。

印度:种姓制度的阻碍

  1. 种姓制度使印度的情况更为复杂,这是阻碍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种姓制度所定下的规矩,若你与比自己阶级低的对象结婚,你就自动失去原有的阶级身份。
  2. 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重要领域也处于明显的劣势。

印度尼西亚:偏离中央

  1. 权力下放让印尼维持国家统一。

泰国:苏醒的社会底层

  1. 谁是胜利的一方、强大的一方,他们就会向谁靠拢。

越南:解不开的社会主义思维枷锁

  1. 他们并不明白一个满意的投资者会吸引许许多多其他投资者前来的道理。他们的想法是,如果能把投资者逼到墙角,就能从他身上挖到最多的好处。
  2. 越南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相似之处,是官员变得贪污腐败。那些以为能被体制照顾一辈子的干部,突然发现党外的人迅速致富。他们感到心灰意冷,因此变得贪婪。
  3. 问:这显示中国在这个课题上有能力分化东盟吗?答:这显示了中国人的高明:他们有着数千年和外国或外邦蛮夷交涉的经验,懂得将它们一个个分开周旋,避免让对方联合起来,也不必面对整个组织。他们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把人心都收买了。

新加坡:处在十字路口

政治

  1. 万事难料,唯有一事我敢肯定:如果新加坡最终决定走向两党制,我们将注定平庸。
  2. 尽管如此,即便行动党再怎么认真努力,年轻的新加坡人最终要的可能还不只是政治上的竞争,而是全面的两党制。他们自有选择的权利。毕竟每一代新加坡人都有权自行决定他们要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但我希望年轻人不要轻率地做决定,而是考虑后果、权衡得失。因为后果终究得由他们自己承担,不是我,或者我的那一代人。到后果浮现的时候,我们早已经不在了。
  3. 英美等国即使只能有个平庸的政府,国家一样可以继续发展;但新加坡做不到。这是一个弹丸小国,没有任何资源,从历史角度来看,它处在一个多变的地区。这片土地,需要的是一支超凡的领导团队。

人口政策

  1. 在我看来,即使是巨额的金钱奖励,对生育率还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我还是会坚持推出丰厚的婴儿花红,为期至少一年,这纯粹为了证明我国的低生育率完全不关乎经济或财务因素,如生活费高涨,或政府没为家长提供足够援助等等说法。
  2. 根据2012年的初步统计,华族总生育率是1.18,印族1.14,马来族1.69。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华族与印族人口会一代代减半,马来族人口则是代代缩减五分之一。
  3. 一旦妇女受教育,有了平等的就业机会,她们就再也不把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视为首要任务。妇女要像男人一样充分发展事业,要更多闲暇时光,到处旅游看世界,不想受子女所牵绊负累。
  4. 首先,引进外来移民的步伐不应超出政治上所能承受的水平,否则会引起民间反感,结果得不偿失。针对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移民,社会必须达成共识。
  5. 其次,就算国人最终愿意包容更多外来移民,社会对容纳外来移民总还得有个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本地原有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就会显著地受外来因素所影响,而这正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6. 最后一点是,实践经验证实,这些新移民并不会显著地提高我们的生育率,因为他们也和新加坡人一样不愿意多生育。
  7. 一代代引进新移民,对人口问题不过是权宜之计,始终无法长远地从根本解决问题,只能永无休止地引进一波波的新移民。要改变这场游戏规则,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改变观念,多生儿育女,换一种方式过日子。
  8. 世界上可有任何国家在人口萎缩的同时还会继续繁荣兴盛?如果要我说出哪个问题对新加坡的生存威胁最大,我会说是人口问题。这个问题我无从解决,也早已放弃。
  9.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作业模式就像部落族群,随时愿意相互分享资源。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向人民征收重税,即使为托儿服务提供大幅资助甚至全额资助,也很可能对生育率起不了任何作用。

经济

  1. 为了避免依附于任何一股单一的外在势力,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边押注、分散风险。

中东:春残无夏

  1. 唯一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中东称霸的,就只有伊朗。中国到不了那里,太远了。美国会发现自己的国旗被焚烧,大使被杀害,在利比亚就是这种情况。

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1. 许多国家就尝试根据哈耶克的主张,在大萧条时期基本上是袖手旁观,结果为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 美国能够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是因为美元也是世界的储备货币,所以美国人能在没有太多不良后果的情况下长时间让财政陷入赤字。倘若其他国家也这么做,它们就会面临资金外流和汇率崩溃的危险。美国人所付出的代价不高,是因为他们能把一般国家所需承担的代价部分转嫁给全世界其他国家。由于其他人更愿意持有美元现金储备和资产,因此美国人能以更优惠的利率获得贷款。这是作为储备货币的优点。
  3. 只要中国需要大量的铁、煤和其他资源来驱动经济,就会推高澳元。
  4. 中国考虑到其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认为让资金自由流动为时尚早,因为它相信这会让国内经济不稳定。虽然中国的发展良好,但它得在长期内为追求稳定付出代价,而这就无法让经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为你一旦把资本市场关闭起来,让资金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才可进出,你就抑制了经济活动,使投资流入变得更少。

能源和气候变化:做好最坏的打算

  1. 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则辩称,它们所制造的碳排放量,如果不以国家而是以人均计算,其实是比工业化国家来得低。

领导人的启示

  1. 要成就任何事之前,先得争取人民的信任,证明自己不是随便承诺或者说讨人喜欢的话,而是言出必行。无论成功或失败,说到的事就必须尽力而为。
  2. 当时好些参与长征的老一代将领愿意保护他。所以毛泽东逝世后,先是华国锋接棒。但华国锋其实没有真正的权力基础。解放军信任和效忠的对象是邓小平。
  3. 更多是人治吧。领导人说的就是法律。
  4. 因为法官总还是得依领导人的指示行事。
  5. 要当一位成功的领导人,就不能还想到自己。你得制定一套体制,让别人创造财富而致富。而自己始终只能是一位诚实的清官,不那么富有。